世界预防自杀日连载——(二)如何识别自杀? |
2015-09-17 阅读量:3772 |
大多数人对自杀存有误解,如何识别自杀? 自杀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心理、社会和经济上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每一位自杀者最起码严重影响到6名亲友。因自杀行为造成全球范围的经济损失,合计占全部疾病经济负担的2.5%。在中国,每年13.5万未成年的孩子经历母亲或父亲死于自杀的伤痛,1500多万自杀死亡者的亲友因无法面对亲人死亡的现实,接受过各种类型的心理帮助。 但是,我们对于自杀事件往往有不当的反应,许多是源于我们对自杀存有一些误解: 1、自杀事件一般都是无迹可寻的或表明想自杀的人通常不会自杀; 2、自杀未遂者并非真正想死; 3、下决心自杀的人都是坚决想死的; 4、情绪好转后自杀危机减少; 5、一般人永不会有自杀的念头; 6、一件小事也足以令人寻死?; 7、如果一个人抑郁情绪突然好转,他就没有自杀危险; 8、自杀者都有精神病; 9、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否则会促发他死亡; 10、大多数自杀缘于一个突发的创伤事件。 ◇ 如何甄别自杀者 从当事人言行、生活事件、情绪、生理上的改变和既往史中寻找线索: 1、行为孤僻内向,不能很好处理家庭和朋友的关系; 2、患有精神疾病、酒精或药物滥用等; 3、言语中流露出“我不想活了”、“真希望我死了”......或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死了比活着好”、“看不到任何希望”、甚至觉得“没有人能帮了我”...... 4、焦虑、惊恐、孤独、绝望、无助、无力、内疚、失控感等表现; 5、人格改变,显现敏感易怒、悲观、抑郁或冷漠; 6、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发生明显改变,生理功能下降; 7、自杀未遂初期; 8、自我仇恨,犯罪感,无价值感或羞耻感; 9、近期重大丧失:死亡,离婚,分居、失恋、得了绝症、应激事件等; 10、有家族自杀史; 梁衍 2015年9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