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七院构建三级网络零距离服务精神障碍患者
2016-09-07 阅读量:3828

转自《新商报》2016年09月01日 星期四 A07版

近几年,严重精神障碍常常因为肇事肇祸等恶性事件见诸报端。统计显示,保守估计我国有精神障碍患者1600多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率达到10%。在大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接近3万名,有1.5万余人属于精神残疾人,他们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中最困难的群体,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巨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作为大连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自2006年启动精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来,十年间构建覆盖全市14个区市县294个基层医疗机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为社区患者提供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等面对面的服务,构建全程、无缝的健康服务链。为精神障碍患者争取政策福利的同时,保障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三级网络 构建零距离服务链

精神障碍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接受到用药指导及康复服务,这在以前是很难实现的事情。如今,市七院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基础、以区市县疾控中心为纽带、以精神疾病专科医院为技术依托,健全的三级精防服务网络,为他们构建了这样一条零距离的健康服务链。在这条服务链中,市七院全体医护人员将各区市县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串联在一起,每名专科医生定点服务5~6个社区,保证至少每三个月会下社区走访一次,建立了专科医生与社区医院“点对点”的技术指导关系,完成了医院与社区的有效对接。

昨日,记者来到南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正在与社区精防专干人员沟通辖区在册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对如何及早发现患者、如何进行双向转诊,以及稳定期的患者如何用药和康复等进行技术指导。目前,社区在册的340余名患者病情稳定,他们通过三级精防服务网络,享受到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就医条件,特别是低保患者,免费服药及免费复诊更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在三级网络构建以前,患者往往面临需要专程到市七院就诊的情况,出院后的服药和康复几乎无人管理。如今,患者可以通过社区精防人员及时联络定点医生,出现任何问题也能及时得到帮助,免去很多麻烦。

预防管理 帮助患者治疗及康复

在这个全程无缝健康服务链中,预防管理则是首要环节,也是最难最重要的一环。对患者的预防管理,提供个体化治疗与康复,能及时发现肇事肇祸苗头。据悉,截至2015年末,大连已完成筛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万余人,均在社区建档管理,并为近500例贫困患者免费服药及复诊。

市七院医疗副院长谢守付告诉记者,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预防管理,主要是依托分级诊疗模式,通过技术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为他们服务。

目前,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预防管理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针对病因的预防,二级预防是对患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三级预防则是康复训练。由于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级预防主要针对不同人群以举办健康教育、亲友联谊会等活动,提高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开展200场。而患者出院后尽管病情稳定,但大部分丧失了社交能力、工作能力,所以在三级预防康复环节,需要在残联的指导下,各级各部门共同完成,因此,提升社区整体服务能力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帮扶救助

关爱精障患者家庭

精神疾病的治疗费用高、治疗周期长,一个环节断裂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与不断蔓延的发病势头相比,目前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爱、帮扶却显得有些乏力。如果尽可能保障患者积极就医、及时治疗,会大大降低肇事肇祸事件发生,这也就保护了我们每个人和社会的安全。为此,市七院在承担技术指导与预防管理工作之余,还承担着中山区政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居家治疗基本用药补贴项目,为具有中山区户籍的患者予以适当补助,2015年共有252人享受此项政策。

面对数量庞大的精神障碍患者,市七院与市、区两级残联联合,通过实施免费投药项目为贫困患者发放药物,解决居家患者维持期治疗的用药问题,并对贫困精神残疾患者提供住院救助。去年已经免费为近2000人次贫困精神病患者投药,药品价值近百万元。

记者霍然

 

案例

家住南沙社区患病20余年的吴先生家庭经济负担极重,社区精防人员在一次随访过程中发现他连日睡眠不好,情绪暴躁,走在路上总怀疑有人要谋害他,因而他甚至产生一些暴力倾向。社区怀疑是发病先兆,因此立即上报了市七院专科医生进行转诊治疗,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肇事肇祸事件。

mso-far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