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推荐你10本心理学书籍
2016-02-10 阅读量:4376

 

  新的一年,你是否准备好开启新的阅读之旅呢?在新春之初,我们为你送上10本不可不读的心理学好书,希望它们能为你的生活和事业带来一些思索与改变。

 

 

 

  《思想本质:语言是洞察人类天性之窗》

   史蒂芬平克 著

   当代最伟大思想家、TED演讲人、世界顶尖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经典力作。一扇进入人类心智的窗户;一次针对语言与思想之间的关系最深刻的论述;一些令人信服、生动有趣的例证;一场思想之本质的探索之旅。

 

 

 

  《千面英雄》

   约瑟夫·坎贝尔 著

   神话自远古而来,它是一种生活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我们应当怎样拾取神话中蕴含的真理?又该如何找回内心遗失的神话?20世纪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为你打通全世界神话中的经脉,让你在《千面英雄》中接触永恒,发现自我,参悟生死,了解神话的真谛。

 

 

  《追溯直觉之路》 

  约瑟夫·坎贝尔 著
  20世纪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作品,这是一部发现喜悦、实现自我、完善人格的心灵治愈之作,也是坎贝尔献给每一位生命旅者的灵性觉醒。《追随直觉之路》凝聚了坎贝尔在20年间,为心理咨询师,外交官、艺术家和学者所做的演讲精华。你能从中发现,神话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让人们找出那条通往内心真实喜悦的专属小径。

 

 

 

  《双脑记:认知神经科学之父加扎尼加自传》

   迈克尔·加扎尼加 著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迈克尔·加扎尼加带你走进揭开大脑与意识奥秘的发现之旅。比《生活大爆炸》更真实的实验室趣闻,一部真正的科学剧,打破人们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展现妙趣横生的科研生活。六位诺奖获得者、数十名心理学学科奠基人轮番登场,全景展现科学人的合作、辩论、坎坷与喜悦。更有14段珍贵的裂脑人实验视频资料公开放送。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阿图葛文德 著

   死亡是一个我们忌讳的话题,但又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凡人终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跨越生命的最后台阶?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将一个个伤感但发人深省的故事汇集在《最好的告别》中,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很少有哪本书能像《最好的告别》这样,以一种温情的方式,向你讲述生命与死亡。相信读过它之后,你就会发现,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与之永恒。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著

   很少有人的名字可以代表一场运动,代表一个学派,代表一个领域。希斯赞特米哈伊就是具有这种影响力的少数名字之一。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是心流理论提出者、积极心理学奠基人和造力大师。他在《创造力》中,为你揭示高创造力人群的秘密所在:他们都非常喜欢自己做的事情,他们通过从事费力、有风险且困难的活动扩展自己的能力,从中体会到心流

 

 

 

  《善恶之源》

   保罗布卢姆 著

   婴儿拥有丰富的认知和道德生活,这是21世纪心理学领域最有趣的发现之一。科学家对婴儿认知与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类的本性?保罗·布卢姆用他标志性的写作风格——清晰、深刻、敏锐和优雅,通过本书为我们作出解答。他我们看到,人类可以通过想象、同情和我们人类独有的理性思考能力,超越我们生来就具备的原始道德情感,超越婴儿的局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被低估的自我》

   伊莲艾伦 著

   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绝大多数行为都由爱和权力两种欲望驱动。我们寻求爱和亲密关系,也受困于与现实不符的自我低估和轻视。当人们出现自我低估时,往往会将自己看得过差,进而陷入感到羞耻或一无是处的情感泥沼中。临床心理学艾伦博士带领你挑战那些让你无法作出最佳表现的内在阻碍,挣脱对自己潜能的束缚。 

 

 

  《幸福原动力:赢得快乐竞争力的5个秘诀》

   肖恩埃科尔 著

   在《快乐竞争力》一书中,埃科尔向读者介绍了成功与快乐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先有快乐,后有成功的理论。当他开始在世界各地传播这一理念时,埃科尔产生了新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获得快乐和成功,而相同境遇的另一些人却做不到?这就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这本书可以说是埃科尔第一本书的前传,介绍了激发潜能的5个诀窍或策略,它们能够改变你眼中的现实,帮助你获得成功。

 

 

 

 

  《青春期大脑风暴:青少年是如何思考与行动的》

   丹尼尔西格尔 著

   青春期既是人生中一段令人困惑的时期,也是一段不可思议的时期,它大约从12 岁持续到24 岁。在各种文化中,青春期都被视为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西格尔博士将全脑教养法运用到青春期,从第七感入手,提供大量方法帮助父母们整合左右脑,将不安全依恋模式转化为安全依恋模式,和孩子一起,创造一个平静、宽容的成长环境。

【摘自网络】 

科教科                    

2016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