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夏日时节,带你掌握养生“密码”
2024-05-15 阅读量:3579

55日的立夏时节,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黄帝内经》里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立夏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节。在中医养生方面,是调养身体、补充阳气的重要时节。夏季所对应的脏是心,立夏时节,天气渐热,人们容易感到烦躁不安,心神易被热邪所扰,因此要注重情志的调节。夏季养生要做好如下几点。

立夏后养心是关键

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注意养心,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悦的状态,为酷暑做好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保持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三个方法帮您清心、养心。

拍打心包经

晚上79点是血液循环的旺盛时期,可通过拍打心包经,或按压手臂肘窝处,增强心脏的供血能力以及大脑的血液循环。

【方法】手掌空心从上臂到下臂再到中指尖,拍打200次左右,左右交替,帮您养护心脏。

按摩中指

中指对应着心包经,做弹中指的动作可以活动心包经。

【方法】两个中指都要弹按,100200次。

屈指通心络

有泻心火、通畅心经、提神醒脑之效。

【方法】采取自然站立或坐姿,身体放松,一手握拳,小指伸直,其余四指握拢,然后小指用力向掌心屈伸81次,两手交替进行。

不要熬夜,适当增加午休补充睡眠

立夏后,昼长夜短愈加明显,《内经》中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在阴气最盛的子夜和阳气最盛的正午都要休息好。23:00~1:00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辰,阳气开始生发,如果这时还没入睡就会打乱体内阴阳气血平衡。因此,夏季养阳,切记不要熬夜。另外,午间时分可以小憩片刻或闭目养神半个小时,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还可以经常揉足三里、太阳穴及头顶的百会穴,都具有清神醒脑的作用。

饮食应以养护阳气为主,避免过多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

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具有温热、上炎的特性。此时消化功能会相对减弱、情绪浮躁,建议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果蔬类、谷薯类以及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粗杂粮如山药、小麦、玉米等。同时可以多吃一些粥食,还可以在粥里添加红枣或生姜,不仅能补充因炎热多汗而丢失的水分,还能很好地养胃护脾。

运动不要追求大汗淋漓

“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因为汗液过多地流失,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紊乱,伤及体内阳气。此外,夏季养生,这些事千万别着急做:不要贪凉洗冷水澡也不能急于减衣物裸露腰部、肚脐会损伤肾阳,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科室介绍

九疗科(中西医结合病房)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九疗科是医院最早成立的开放病房,2017年,九疗科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成立了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集临床、教学、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的亚专科病房。主要面向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器质性心境障碍及睡眠障碍等相关疾病。

病房现有工作人员14名,医生均为副高级以上职称,其中博士1名。在现代精神病学诊疗基础上,结合祖国传统医学,把中药、针灸、拔罐、贴敷、电针及耳穴压豆等中医治疗手段运用到临床治疗中,并开展了具有传统医学特色的八段锦、乐眠操等护理项目,有效发挥了中西医的优势互补。随着精神医学的中西医结合新理论、新方法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通过中西医的优势互补,对一些较疑难的疾病提出了新的诊疗思路,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科室地址:医院1号楼6楼;联系电话:84514084



文字:九疗科 刘珈余

视频:九疗科 于晶

202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