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头发的小女孩
2019-05-13 阅读量:4691

小黄初到诊室时,高高的个子,怯生生的眼神,吸引我注意的,不是她那件穿了很久的外套,而是她独特的发型。齐耳的学生短髪镶嵌在她过于老成的脸上。隐约中,感觉好像有还有什么不对,当她坐在我的面前时,我又仔细端详一番。原来,这孩子把脑后的部分头发梳到了前面,后面的头发充当了刘海,用一个蝴蝶结夹子固定在前面。打开夹子,前额一片稀疏,局部已经露出雪白的头皮。正当我诧异时,母亲代替孩子讲述了她来诊原因。

原来,小黄一家来自安徽某个小县城,父亲是个手艺人,母亲在家中种地照顾老小的生活。在小黄六岁时,母亲给老黄家生了传宗接代的黄弟弟父亲对弟弟喜爱倍加,黄弟弟也分担了母亲对小黄的爱。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8年前小黄一家随同村人来到大连找生活。刚到大连,小黄的父亲就随工程队到了四川工作。父亲很少回家,或许因为小黄太懂事了,在为数不多的电话里父亲几乎没有过问小黄,好像没有这个女儿一样。母亲要维持一家的生活,照顾调皮的弟弟,很少与她沟通。小黄被寄养在舅舅家。舅舅是部队转业干部,生活条件不错,自己的孩子又上大学不在家,他把小黄视为己出,对小黄的要求自然十分严格,教育小黄就一句话,你是个女孩,要想家里人重视你,你就得好好学习出人头地。生活的艰辛让小黄从小就懂得要好好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才会有出路。小学时,小黄是班长,是三好学生。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大家的眼中,小黄是个自律,懂事,成熟要强的孩子。上到初中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即使小黄非常努力的学习,也不能达到名列前茅的成绩。另外,初中的女生也各自有了小团体,小黄的自卑让她无法融入其中。她不敢与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一起玩,又不愿意与那些学习差的同学在一起。别的同学下课活动时,只有小黄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看书。不知从去年的哪一天起,小黄无意识拔头发让她暂时缓解了学习的压力,让她在拔起一根根的头发中,感受到了一丝丝的满足感和久违的愉悦地心情。于是,在每一次游走于紧张,焦虑,痛苦,愉悦的心理斗争后,小黄来到了我的诊室。

借助沙盘和几次访谈,我慢慢了解到小黄的成长经历和她心理发展变化。小黄诊断为"拔毛癖"。

拔毛癖是精神心理疾病之一,为强迫症的一种。男女均可发病,女性比例较高,多见于青少年儿童一般为4-10 岁的儿童,弱智儿童中尤为多见。成人患者约占10%。可能是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所致。其特征是冲动性的拔毛导致毛发丢失,这不是对妄想或幻觉的反应。拔毛之前通常有紧张感增加,拔完之后有如释重负感或满足感。在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中,将本病归类于精神行为障碍之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部分。本病的心理因素有人认为与情绪焦虑、忧郁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心理不良因素有关,特别是与母子关系处理不当有关。一般拔毛癖患者发病前多有导致情绪不稳的诱因,在本案中,小黄寄养在舅舅家,与父母分离,学习压力过大,受到老师批评、舅舅管教过分严厉,缺少亲情爱护等都是小黄发病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小黄已经重返校园。再次回到诊室后,依旧是齐耳的短发,但不再是那个怯生生的小女孩,前额的发际处萌生出软软的茸发,她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朝气,充满了自信的微笑和我叙说家庭和自己的变化。

每个孩子表达心理压力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孩子用行为方式表达,如本案中的小黄,有的孩子用躯体不适来表达,比如头痛、胃难受、胸闷浑身不舒服等;还有的孩子用言语表达,说出自己的困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可以说,这种方式是最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各位父母家长朋友们,能否在您繁忙的工作后,多和孩子沟通交流,陪伴宝贝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忧愁,让我们的宝贝健康成长!

 

十二科 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