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记】心理医生在做什么——至少有三件事
2020-08-14 阅读量:6395

 

【医生手记】心理医生在做什么——至少有三件事

王飞/

 

从业这些年,一直会遇到对我职业充满好奇的朋友,他们总会问我在做心理咨询与治疗时,医生都做了哪些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心理医生是如何诊断和评估到一个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做出治疗的?对我来说,心理医生在做的事情至少有三件。

 

诊断评估——关注来访者的心理防线是否崩溃

当我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访者一进来就抛出一大堆情绪上的“问题”,那么我要做的就是判断出他的心理防线是否已经崩溃了,并在确保来访者安全的前提下,为他营造出一个处理情绪的空间,用理解和接纳帮助来访者从崩溃的体验中恢复过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国王”,每个人也都会在自己内心的“国家”里设上一道防线,保护自我,让心理不受伤害。这种自我心理的保护因人而异,有强有弱,当然也有着自己的极限,当一个人受到过度刺激而超过他的心理承受极限,这道心理的防线就会崩溃,导致其情绪失控、绝望、无法自制。心理医生的一个任务,就是评估来访者的心理防线是否崩溃,这种诊断评估也决定了下一步的治疗策略。

从表现上来说,心理防线崩溃的一个表现是来访者对于现实的判断功能缺损了,强烈精神刺激导致来访者没有办法区分幻想和现实,把自己脑子里的想象当成现实,此时就丧失自我保护功能。比如一个人的父亲因交通肇事突然去世,他不相信这个结果,阻拦他人处理善后,坚持等父亲回家吃饭,这就是崩溃的状态。

心理防线崩溃也表现为心理矛盾冲突难以自我和解。比如一个人既想苗条,又想享受美味,两个愿望都是自己的但互相对立不能和解,演变成一个症状:狂吃美味再吐出来。或者他追求形象美好不是放在全面发展上,目光仅仅局限抽象苛刻的体重,就变成厌食症,极度消瘦。

 

理解——帮助他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

结合我的咨询经历来说,在帮助来访者从崩溃体验中恢复过来以后,心理医生还应当弄明白来访者的心理防线是如何崩溃的,从而帮助来访者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症状。症状其实是心灵伤痛的“吹哨者”,其提醒着自我心理保护功能的失效。比如,有的人从小遇到困难都是自己扛着,非常不愿依赖他人帮助,他们常说不想给人添麻烦。他们独立能力很强,因此往往从小就没学会求助他人,这相当于只拥有健康人一半的自我保护功能。但是当他遭受到重大事件的影响,自己都挺不下去了就是不求助,也许就会出现抑郁、绝望等情绪上的症状。

对于心理医生来说,一个任务就是帮助他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当面对深陷抑郁痛苦的来访者,不仅要消除症状,也要帮助来访者打开眼界,把这种情绪上的症状看成是一次理解自己内心世界、心理保护机制的机会,帮助他找寻更适合自己的“答案”,允许自己合理地寻求帮助,收获内心的成长与希望。

 

疗愈价值——给予来访者不一样的人际关系体验

随着心理治疗的持续进行,可能来访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此时,来访者与心理医生的人际关系体验就变成了治疗的主要内容,这往往也是体现心理医生“功力”高低的时候了。当来访者带着问题向医生求助,实际上也有一部分隐藏的意义——他在观察医生的态度,怎么对待来访者、怎么对待医生自己。他不记得医生说了什么,但医生的态度却牢记于心,因为医生的态度对他有疗愈价值。这跟来访者内心幻想有关。

比如一个来访者在医生面前总说自己什么都不好,一文不值,很伤心。如果医生说“你很好”,他不会信,会认为医生故意安慰。他内心早已确认“我不够好,也幻想医生认为我不好,不会喜欢我”。医生如果说你很好,他会有点意外,“我都不喜欢自己,你怎么能喜欢我呢?”他不相信,还继续跟医生说他不够好,说“医生你看错我了”。这个过程有点逼迫医生跟着说他不好的感觉。如果医生说你确实不够好,他会更伤心。来访者虽然看起来很确信自己“不够好”这个幻想,另一面却希望自己这个幻想是错的,希望在现实里得到跟自己幻想不一样的结果。这个过程实际在考验医生对他肯定的态度,平日里他也是这么考验周围人的,遗憾的是周围人很难经得住这样的考验,这确实让他很痛苦。如果医生能经得住考验,持续的肯定,当他看到医生跟自己的想象不一样就会觉悟:“哎,我还可以被这样对待!”。被肯定的体验逐步积累,他就会知道自己大概是怎样的人,才会善待自己,才能在现实中活过来。

另外一点,来访者也在观察医生你是怎么处理像我一样的痛苦。来访者跟医生说“我想自杀”,医生说“不要自杀”,他不会听,因为这相当于说他想死是错的,他会找一堆理由说明想死成立。如果医生说:“我同意”,这与医生是救死扶伤精神相违背。这个问题表面看是看把医生堵到死角,不好回答。其实他说“我想死”的时候,内心还有另一个声音“我想活”,如果真想死就不找医生了。如果医生不被来访者说想死的痛苦击倒,而是理解来访者内心的过程,就会把话题转一下,问“你是不是在告诉我现在遇到的痛苦比死还严重?”,“能谈谈你的痛苦吗?”,这样就把交谈的窗口打开,他的痛苦缓解了,就不想死了。

同时来访者也在暗暗观察医生其他的“表现”:我对你崇拜的时候你是不是飘飘然;治疗停滞不前时你是不是气馁看不到希望等等。医生首先起到类似药引子一样的作用,然后当来访者看到医生并没有被自己一样的痛苦击倒,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快乐,这对来访者具有示范的价值,促使他放下对生活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医生要能经得住来访者的“考验”,否则治疗关系便止步于此。

 

专家介绍

王飞,市七院心理咨询门诊主治医师

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心理治疗师。1992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参与“5.7空难”等大型危机干预,并获大连市政府颁奖。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诊治经验丰富,目前主攻心理动力诊断。擅长焦虑抑郁障碍、分离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睡眠障碍、婚恋情感以及青少年心理问题评估诊治。

目前从事专职心理咨询治疗工作,每周一至周五全天出诊。办公电话:84514072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